5月13日,北京阅历了“冰”“火”两重气候。当天白日大部分时刻,北京以晴朗高温为主,午后最高气温在30℃上下。但是黄昏开端,北京自西向东呈现雷阵雨气候,一些当地呈现短时劲风和冰雹。不少网友在交际平台上晒出顺手捡起的冰雹,并戏称为“天降鸽子蛋”,一些冰雹尺度达到了4厘米。
为什么一天之内气候如此“分裂”?据我国气象局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,北京白日较高的气温为冰雹供给了热力驱动的上升气流,而高空冷空气与湿热气流的磕碰则构建了冰雹构成的“冰工厂”。这种“上冷下热”的剧烈对流,加上水汽与动力条件的合作,使得“白日较热,夜间降冰雹”成为或许。此类气候需亲近重视短时接近预警,及时采纳防护办法。
这是5月1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拍照的冰雹。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
另据北京市气象部门介绍,一般来说,北京地区5月至6月期间是冰雹的高发期。这段时刻处于时节替换阶段,下垫面逐步回暖,高空仍受冷空气影响,很简单呈现冰雹气候。
针对此次气候进程,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雷电黄色、劲风蓝色和冰雹黄色预警信号。
受冷空气影响,13日后深夜至14日正午,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有3级左右偏北风,阵风6至7级,请留意防备。
应急与气象部门提示,冰雹气候期间,室外人员应及时到安全场所暂避,野外行车应及时在安全处泊车逃避,妥善收置室外物品,防止砸损。农业、养殖业留意采纳必要的防备办法。
雷电预警期间,野外人员应当远离高地和树木,中止高空、水上作业,切勿触摸显露的铁锹、天线、水管、铁丝网、煤气管道等金属东西或物品。室内人员关好并远离门窗,防止运用电话和其他带有插头的电器。留意雷电活动或许随同的短时劲风、强降水和冰雹灾祸。
一起,劲风预警期间,应加强野外活动的安全办理,暂停举行有组织的爬山、步行、骑行等野外运动。市民大众请留意出行安全,车辆、人员防止在巨大建筑物、广告牌、暂时搭建物或大树的下方逗留。
转自:新华网
来历:蝌蚪五线谱